X 注册生物链会员

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
单碱基修复基因编辑公司Beam获8700万美元A轮支持
来源:新浪   发布者:张小圈   日期:2018-05-15  

新闻事件

今天几位华人基因编辑科学家创建的单碱基修复基因编辑公司Beam获得8700万美元A轮支持。Editas的三位创始人MIT的张锋、哈佛的David Liu、和Mass General的Keith Young联手创立了Beam,CEO为Agios的原高管John Evans。本轮投资领投者为F-Prime和ARCH,核心技术来自张、刘这两位大牛的实验室,也从Editas收购了部分专利。

药源解析

这是张锋继Editas和Arbor之后创建的第三家基因编辑公司。David Liu也是DEL的主要领导者之一,在此之前创建了Ensemble,当然这个公司去年已经关门。和第一代CRISPR技术不同,Beam的单碱基修复技术不是令变异基因失活,而是可以精确修改一个变异碱基令该基因功能恢复正常。如刘所言,如果CRISPR算是魔鬼剪刀,他们的技术则可算是铅笔。这个技术和CRISPR类似可以找到变异碱基、但与CRISPR不同的是这个技术并不切断变异DNA或RNA,而是令DNA变成单链。这时可以用只催化单链DNA碱基反应的酶修改变异碱基。这个技术现在有两套修改系统,A碱基编辑可以完成从A到G和从T到C的修改、C碱基编辑则可以完成从G到A和从C到A的修改。

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技术是现在生物制药的一个主要创新方向。基因疗法已经有药物上市,体外基因编辑也在去年美国上市的两个CAR-T药物中有应用,所以都可以算是确证技术。体内基因编辑则更具挑战性,这个领域最为领先的是Sangamo 的ZFN编辑技术、已经开始了人体试验。去年11月一个Hunter综合症患者第一次接受静脉注射的这种基因编辑疗法、今年二月又有一位患者接受该疗法。据其网站信息, B型血友病和MPS基因编辑疗法也已进入人体试验。CRISPR是基因编辑技术的后起之秀,但CRISPR Therapeutic的地中海贫血药物也已经获得临床试验许可。

现在基因编辑主要针对单基因变异疾病,目前有报道的适应症集中在不超过20种罕见病。CRISPR虽然潜力巨大,但仍有关键技术障碍需要解决、尤其是选择性和递送。人体基因有数十亿碱基,只修改其中一个是个艰巨任务。不管这个技术如何高难,这本质上还是一个化学反应。这样高的化学选择性估计没有模型系统可以模拟,而编辑基因可不是闹着玩的事。递送是所有RNA、DNA疗法的关键技术难题,CRISPR-Cas9结构庞大复杂、是个RNA与酶的组合,进入细胞需要点特殊技术。

Beam创始人都是基因编辑领域的顶级科学家,CEO有上市第一个肿瘤代谢药物的经验,这些人不仅跑的比谁都快、而且起跑比谁都早,是生物制药创新的真正驱动者。虽然这些技术面临巨大技术障碍、也短期内不会对主要疾病如糖尿病、肿瘤治疗产生足够影响,但仍然得到热捧。对生物制药早期投资者来说,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比可靠性更重要,再重要的技术如果落后于领导者也价值有限。现在成熟技术如同当年的蒸汽机面临严重生存危机、投资回报边际递减明显。基因编辑是个平台技术,其它技术如DNA递送、脱靶活性鉴定如有重要进展,这个平台威力可能成几何级数增长。两个因素这是投资者豪赌的动力。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