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标志物与癌症发生到底有多大关联?怎样从CT、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推断愈后表现?……5月12日成立的“河南省医院协会人工智能与临床大数据管理分会”,将使这些变成现实。
河南省医院协会人工智能与临床大数据管理分会主任委员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高剑波表示,“分会的成立有利于数据的统一管理,把临床数据、过去的数字真正变成大数据。未来在流行病学方面、病因病理方面及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表现、肿瘤治疗、愈后效果等,都靠大数据支撑。”
据悉,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去年门诊量690万, 52万住院病人,30万台手术,他们会把住院病人、病例分门别类总结出来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包括可穿戴设备、智能硬件等,大量降低或者淡化、减少患者单纯和医生之间的交互行为。不仅是病例数据,还包括基因数据,甚至90%以上图像数据,人工智能技术都能够有效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,找到最佳治疗方案、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,也可为患者提供精准和个性化治疗,分析基因突变,预测和预防疾病。
高剑波说,比如胃癌,根据病人住址、家庭生活方式及个人生活史、现病史,通过大数据发现哪个地区发病率最高,总结出发病率高的原因。影像学方面,胃癌集中标志物,比如癌胚抗原、CA19-9、CA72-4等,与胃癌发生到底有多大关系?根据化验单推算出病人有没有消化道疾病或其他肿瘤。通过影像表现和病理结合,看到高分化、中分化或者低分化,推断病理变化及愈后改变,指导临床治疗,考虑手术治疗、化疗还是发射治疗及其它治疗模式。
高剑波还说,病人将来能生存多长时间,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。
- 2018/03/27
- 2018/03/27
- 2018/03/16
- 2018/03/16
- 2018/03/09
- 2018/03/05
- 2018/03/01
- 2017/02/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