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 注册生物链会员

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
海南需要一支育种“国家队”
来源:科技网   发布者:ailsa   日期:2018-03-20  
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籽。”

种子是农业之母,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“生命线”。在素有“种子硅谷”之称的海南南繁育种基地,种业科研创新正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。据初步统计,2016年共有全国29个省份、232家科研单位、403家企业、6000多名科研人员在海南开展南繁育制种工作,科研育种面积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翻了两番。

如何把南繁育种基地加快打造成为服务全国的科研育种平台,更好地发挥其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?两会期间,这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话题。

“以国家实验室建设这个载体来组织和推进南繁事业发展,可以提升国家种业科技创新能力,也可以推动种业科技联合攻关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海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与其他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提案,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对海南建设南繁国家实验室开展可行性研究,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,给予资金支持,打造中国育种协作创新共享平台。

海南作为中国热带海岛省份,具备加代育种的天然优势,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,南繁育种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“孵化器”和“加速器”。今年2月,科技部与海南省签署了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,明确海南要发挥优势、突出特色,围绕“陆海空”,着力推动海南在南繁、深海、航天等比较优势明显的技术领域创新。

毛万春等委员提出,在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的基础上,整合农业科学家、科研院所、种业企业等南繁科研资源,打造南繁国家实验室,能将南繁科研、繁育、制种一体化,推动种业科技联合攻关。

过去20多年来,从事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和新组合选育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、广西农科院副院长陈彩虹每年至少去海南两次,开展相关科研工作。

“在海南建设南繁国家实验室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科研人员的心愿。我们非常支持在海南建设南繁国家实验室。”陈彩虹表示,通过建设实验室,可以在海南整合资源,将南繁科研、繁育、制种一体化,推动种业科技联合攻关取得新突破。

推动种业科技联合攻关,加大种业科研创新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如何加大力度促进南繁育种基地科技成果落地?

“我们要抓住机遇,加大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,促进产业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。”全国政协委员,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谢京认为,在南繁育种基地建设中,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,搭建平台,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,真正让这些科研基地研发的科技成果成为经济发展的“发动机”。

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,海南省政协副主席、省科技厅厅长史贻云和全国人大代表、海南省三亚市市长阿东表示,海南和三亚将抓好南繁育种科技城建设,培育南繁育种国家实验室,建成集科研、生产、销售、科技交流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“南繁硅谷”。

相关新闻